南平圓通寺
圓通寺坐落在延平區九峰山之麓,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據《八閩通志》載,現在圓通寺的前身為“南平玄妙觀”,五代周顯德六年(959年),閩王延政期間建的,名“招仙道院”。宋代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改為“天慶觀”。明代洪武初(1368年左右)及正統末(1449年左右),兩次毀于兵災。隨后復建。內有太乙官、普化院,觀之左有“云深亭”,瀕津有冷風閣。唐代王初天慶觀詩云:“劍化江邊綠構新,層臺不染玉梯塵。千章隱篆標龍簡,一曲空歌降鳳鈞。嵐氣濕衣云葉晚,天香飄戶月枝春。盟金早晚聞仙語,學種三株伴羽人?!彼未韺W家朱熹也有水南天慶觀夜作詩一首:“石樓云臥對江城,城角吟霜永夜深。料得南枝正愁絕,不堪聞此斷腸聲”。
清“玄妙觀”改為圓通。據《南平縣志》載:圓通寺即(玄妙觀),冷風閣舊址,面仙山,俯劍潭,登者有出塵之想。宋王以詠詩:“劍水落霞晴尉綠,衍峰新月夜梳鬟”。閣后山形如交椅,俗傳為陳友諒祖墓。
清代光緒中(1890年左右)僧人儷龍募建,規模宏偉,就是現在的圓通寺舊址,約有100年歷史了。1992年開始重修寺廟,目前寺廟擁有觀音殿、臥佛殿齋堂,僧房2座,占地面積1221平方米,建筑面積2226平方米,住廟僧尼5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