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法因寺
法因寺原名祈保亭,又名七寶寺,明代始建,清嘉慶及道光年間曾兩次重修。原建筑面積約200多平方米,有三進:前廳、中堂、禪房。直到現今,該寺仍供奉男相蓄須觀音菩薩圣像,當地人稱之為“祈保亭佛祖”,十分獨特。
1938年夏,弘一大師駐錫祈保亭,因“祈?!迸c“七寶”諧音,改祈保亭為七寶寺,并為之題匾額于寺門之上。1988年,祈保亭被市政府定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。此后,由普法法師倡導并募集資金,在離原祈保亭舊址東側約200米處,興建了“弘一法師紀念堂”,并將原中殿移建在該堂前殿,同時更名為“法因寺”,前寺后堂,具有閩南佛教古建筑的風格。
如今,前殿是法因寺,建筑面積144平方米,有原祈報亭3副石柱楹聯,其一為“祈福祈壽祈男有祈必應,保民保家保國容保無疆?!绷硪粸?,“有祈必安座上慈云繞,所保皆吉亭中法界新?!爆F又添兩副對聯,其一為“法入空門求勝解,因向僧伽問此身”。另一為“法無不被男相女相如來相,因以為緣鼓山南山靈鷲山?!?/p>
中間是天井,約415平方米,南北為兩廂房,共3層:一層為弘一法師事跡展室和辦公室,二三層為寮房。
后殿有兩層:一層為觀音堂,二層中間設弘一法師紀念堂,堂內正中供奉著翠綠透明玉佛像,佛像前置弘一法師半身塑像1尊,堂內四周圍有一圈供禪坐的榻椅,廳內圓柱均外包一層精細的木雕。堂外兩側相對有兩小廳,一曰“無盡意”(取弘一法師所書“無言施教,道行八閩;意猶未了,愿在十方”之意),一曰“普門”(“普及十方、門開不二”),都以弘一法師的字體鐫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