廈門白鹿洞寺
據傳,洞初開拓時,在這里建閣奉祀理學家朱熹,因朱熹曾在江西廬山建白鹿洞講學,遂取名白鹿洞。后人在石洞中雕造一只白鹿,加以傳說美化,因此有“白鹿銜煙”的傳稱,列為廈門“小八景”之一。
白鹿洞創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4年),開山祖師為葦老和尚。在此之前,明曾建有義學,清初“遷界”,鞠為茂草??滴跞吣辏?698年),威略將軍吳英為水師提督,為獎勵文教,建造文昌殿,復構萃文亭,增置學舍為教學之所。不久,轉為琳宮梵宇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代理水師提督倪鴻范倡學,乃逐僧徒,遷佛像,拆殿宇,建玉屏書院。道光四年(1824年),洞僧永瑞上人募集資金重建大觀樓,自撰《重修白鹿洞序》。
清末民初,書院衰落,佛教再興,先后重修、擴建寺宇,由覺斌和尚住持。后覺斌就任南普陀寺都監,由妙廉繼任。建國后,1958年部隊借住寺宇,曾對寺宇進行重修。1988年由旅居香港的元果法師集資興修,擴建殿堂樓閣,新塑諸佛菩薩金像,鋪砌石級、石欄。裝修樓臺亭閣,寺容寺貌,煥然一新?,F住僧眾10余人。
白鹿洞后懸崖石壁上有許多摩崖石刻,大都出自名家手書,其中有“明天啟癸亥(1623年)十一月二十日,廣陵朱一馮以督師剿夷至此?!焙汀疤靻⒐锖?,晉陽趙紆督師到此”的兩行石刻,具有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,為史學界所重視。
上一篇:廈門虎溪巖寺
下一篇:云賞?閩中伽藍 ▍廈門石室禪院